在泰康之家·燕园社区,活跃着一群特殊教师。他们有的是北大清华的退休教授,有的是有所特长的“义工教师”。在这个高品质养老社区里,这些“教师们”走上讲台,与同龄人分享各种知识,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今天是我国第37个教师节。“新学期”的授课教师们也将在泰康之家·燕园社区度过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师节,现场接受“义工教师”聘书。
终身学习,在这里成为一种文化。
泰康之家·燕园
搭建科技讲堂
在泰康之家·燕园社区,有很多北大、清华的退休教授和高级科技人员。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中科院物理所王鼎盛院士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为了提升社区生活品质,今年3月,为满足大家丰富精神、增进知识、跟上时代、终身学习的要求,泰康之家·燕园依托居民中的各行业专家和外部志愿者推出“燕园科技讲堂”,为燕园践行文化养老、百岁人生掀开新的篇章。
人造太阳、睡眠科学、芯片技术、宇宙起源、数字货币这些“高深莫测”的前沿科学知识,先后走上了燕园科技讲堂,成为社区老人们学习的内容。主讲中,有中科院的专家、有大学教授、有医疗专家等,平均年龄超过80岁,他们用自己的银发智慧,通过一场场精彩的科技讲座,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
作为主讲人之一,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葛惟昆在“燕园科技讲堂”,为社区居民进行《光与量子浅说》的主题讲座。谈及为同龄人授课的感受,葛惟昆教授表示,在泰康之家·燕园中讲课,更要求深入浅出,更多科普教育的意义,也更难讲。与大学生提出的学术性问题不同,老年人提出的一些问题也很有趣。
作为泰康之家·燕园社区居民,79岁的葛惟昆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终身学习”。当被问及现在的作息时间,葛教授说:“我现在每天还要工作到晚上12点。每年还能发表十几篇学术文章,今年还出了《近代物理实验》和《科学传奇》等两本著作。现在仍然在北大清华给博士生和本科生做辅导。”谈到为什么会选择入住泰康之家·燕园,葛惟昆教授表示在这里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为邻,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是他最看重的一点。
葛惟昆教授在燕园科技大讲堂讲授《光与量子浅说》
坚持体育锻炼,是葛教授现在仍坚持全日制工作的硬支撑。他现在仍然坚持每周参加清华大学教工足球队踢球。同时,还兼任着清华大学教工足球队教练。而葛教授关于“中国足球问题是文化问题”的观点,也一下子让他成为“网红教授”。他建议,学校和家庭要对体育教育给予足够重视,这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而他本人也是受益者。
据悉,现在“燕园科技讲堂”的课表已经排到了明年上半年,越来越多的“大师”将走上“燕园科技讲堂”的讲台,为老年人带来精神盛宴。
“义工教师”
发挥特长社区开课
泰康之家·燕园开业六年以来,共有一百余位耄耋长辈,其中90岁以上的就有5位,他们站上了乐泰学院的讲台,担负起30余门课程的授课任务,支撑起社区的文化生活。而乐泰学院的义工教师们没有报酬、没有特权,只有无私的奉献。
92岁的“义工教师”杨绍谦入住泰康之家·燕园已经5年,离休前是中国唱片总公司高级编辑。从2019年3月开始,他就以“义工教师”身份在社区讲授《中国唱片欣赏》课程,坚持每周一次,到现在已经开课59次。
杨绍谦老师曾参与过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唱片制作,他将这些经历和感悟都带到了课堂中。“大家都说,我讲的内容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杨绍谦老师表示,讲课中,在丰富社区老人精神生活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很多,生活更加充实而有价值。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社区居民之间往来更密切,交流也多了起来,兴趣爱好也越来越多元。
杨绍谦老师在讲授《中国唱片欣赏》课程
“文化养老”
社区生态正在形成
泰康之家·燕园社区里,开设了桥牌、台球、合唱、书法、摄影、门球等各种特色课程。截至目前,泰康之家各大社区共推出精品课程约230个,各类俱乐部约170个。
作为中国新型养老成功样本之一,泰康之家为居民打造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文娱服务体系,包括乐泰学院、乐泰俱乐部、文娱活动、疗愈活动等不同板块,给长者以施展银发智慧的空间和平台。在这里,长辈们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每天充满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余热的同时,共建“开放的大学”。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新时代养老,成为时代命题。作为民生工程骨干企业,泰康交出了新时代中国式养老的新答卷。生机勃勃的“文化养老”“活力养老”社区生态正在形成。
更多资讯,可致电40060-95522或点击https://www.taikangzhijia.com/了解。
文/王茗辉
冬残奥会上北京运动员频频改写纪录 冰壶冰球馆有序对残疾人开放
与中国同行丨西门子医疗董事会成员:从我身上折射出中国多年发展变化
冲刺首季“开门红”|德州:开局争先 各地企业新春开启忙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