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工业是立国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新型工业化是强国之路,事关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工业大省,推动新型工业化,提升新的生产力水平,尤为重要。
2023年,山东全省规上工业增长值增长7.1%、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工业利润增长24.4%、高出全国26.7个百分点,为全省经济发展和全国工业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对山东而言,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谱写山东工业发展新篇章是现实要求也是必然选择。
过去一年,山东省委、省政府鲜明提出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先后顶格召开加力提速工业经济、民营经济、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4次全省性大会,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推动各方面资源力量向工业领域集聚。在今年2月召开的山东省聚力推动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山东明确提出,要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规模体量大、产业门类全、动能转换快、产业生态优,厚实的“工业家底”,构建着山东对未来的想象。在追逐新型工业化的赛道,这些“家底”该怎么办?山东扭住科技这一关键发力点,让传统产业加快转型,让新兴产业提质增效。
新型工业化是强调质量优先的工业化。传统工业化的主要目标是推动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而新型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则更加突出增长和转型的质量。山东推动传统产业通过应用数字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实现绿色化、数字化转型,不少传统产业经过技术改造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无数实体企业正经历一场从“汗水型”迈向“智慧型”的变革。
烟台市的泰和新材公司持续推进体制机制、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先后填补氨纶、间位芳纶、芳纶纸、对位芳纶等多项国内空白,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高性能纤维研发生产基地;淄博市淄川区的东华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氨转氢燃料替代、双碳工业互联网、水泥窑固危废高效协同处置、窑尾烟气二氧化碳纳米钙产业化等技术,变身为水泥行业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炼钢厂新动区智控中心里,智能物流追踪、能源管网孪生监控等智慧化系统实时显示生产、运输等环节的各项指标,以前调度生产要四五个人,现在只需一个人、一台电脑,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发挥技术改造“点石成金”作用,今年山东将启动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一业一策”完善改造提升方案,年内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左右,有效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延伸、高附加值拓展。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两个主要发力点。山东既因势而谋,把握发展大趋势,更先势而动,抢夺发展增长点。
山东印发的《关于聚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的意见》指出,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安全应急装备、磁悬浮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七大未来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每年组织实施20项左右前沿技术攻关项目。
在济南,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领航发展、新能源汽车规模日益扩大;在青岛,工业互联网加快建设;在菏泽,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新的增长极;在枣庄,锂电产业集聚发展,推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经济总量已跃上9万亿元的山东,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的方向奔跑。
谁掌握了未来技术、未来产业,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在各地争相布局未来产业的窗口时刻,山东在未来产业发展上抢得先机,明确将通过产业集群培育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绘制出一张未来产业发展新蓝图。5G“进工厂”“入海港”“下矿井”,超算互联、画质芯片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7个集群入选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居全国首位。面对全球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山东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挺起“产业脊梁”。
新型工业化,是一道时代必答题。山东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强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意义十分重大。当下,山东产业体系完备、市场主体众多等比较优势不断拓展,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站在新起点上,奔赴新型工业化的“星辰大海”,山东拥有无限可能!(文/李想 张艺凡)
上游观察|跟阿森纳比惨吗?尤文放走C罗后开局两轮只拿1分,咋整啊!
劳模风采·2023年宿迁市劳动模范|唐建国:为燃气管道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