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更需彼此共情

小刘

原标题:亲情更需彼此共情

亲情更需彼此共情
(图侵删)

中国人的情感日常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但在今天一些年轻人的感受中却是每逢佳节倍“烦”亲。近年来,在网络上,年轻人流行一个说法叫“断亲”,即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亲戚交往,尤其是那些平时不走动、过年才出现的亲戚。

旅游、看展、看电影、逛街、见朋友……当走亲戚不再成为唯一选项,当整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当年轻人越来越看重自我感受,亲戚的那些嘘寒问暖、催婚催育、保媒拉纤、八卦闲话,似乎正成为他们越来越不愿忍受的过年“保留节目”。

也不怪年轻人,高压的生活环境和高频的工作节奏,让许多人身心疲惫。而传统的过年方式,在阖家团圆的寓意背后,附带着沟通亲情的使命。在传统的农耕文明年代,亲情纽带织就的社会关系,构成一种重要的生存资源。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就犀利地指出:“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而当这份“资源”和“事业”,并不为一些漂泊在外的年轻人所需要,反过来构成一种压力时,那么渴望“断亲”也在情理之中。

那有没有亲戚“躺枪”呢?不排除有些亲戚喜欢攀比、搬弄是非,但是不是普遍现象还需打一个问号。或许换一个视角,一些絮叨、探询,背后隐藏的不过是不为年轻人所理解的情感表达方式。不会跟你谈经济、谈股票,谈爱豆、谈游戏,也只能谈工作、谈收入,谈结没结婚、谈生没生孩子。可是年景好的时候,询问听上去很顺耳,如果收入欠丰,正“无处话凄凉”呢,那么这种“关心”就显得很刺耳,缺乏边界感。当生活节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之后,亲人之间也要彼此多一分理解,预留一点私人空间。而年轻人如果多一些共情,对老一辈的沟通方式多一分理解,少一些“被冒犯感”,也就不至于动不动采取“断亲”这般激烈的反应。对那些实在话不投机的亲戚,实际上根本用不着“断”,顺其自然,本身也会慢慢疏远。

考察双方心态,其实不难看出,很多年轻人并不是为了“断亲”而“断亲”,只是渴望更有质量的亲情。这种高质量的亲情应该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攀比,多一些祝福;少一些控制,多一些尊重。这种亲情之爱,才是年轻人真正想要索求的。这个春节,年轻人不妨尝试换种心情与亲戚接触;长辈们面对年轻人时,也要多多注意爱的方式,避免成为被讨厌的对象。(张萍)

来源:浙江日报

对美加征84%关税如何执行 海关总署发布公告

千方科技:北京车网、雄安数城、雄千数联签署“车路云一体化”业务合作协议

中国喷气式客机首次进入海外市场!国产ARJ21商业运营走出国门

现场排起长龙!贵州村超决赛开幕式人山人海

群众河边发现红隼受伤 宁阳民警及时救助

国际观察|激发地区活力 共享增长红利——RCEP生效三年间展现开放合作机遇与福祉

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深圳)揭牌

成都郫都AI“公务员”上线,政务服务24小时“秒回应”

跟着地图学科普!首张《山东省科普场所电子地图》来啦

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34.59亿元,中国中免、长江电力、隆基股份净买入居前

日本富豪前泽友作结束国际空间站之旅 顺利返回地球

财经观察:政策持续发力 “双新”需求逐步释放

亲情更需彼此共情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评分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